陳建軍同志訃告
陳建軍同志1957年12月2日出生于北京一個革命軍人家庭,父親是軍隊高級干部。籍貫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龍店鄉大國村人。
陳建軍同志1964至1969年在北京市東城區八面槽小學讀書。1970年軍隊下達1號命令將軍隊老干部疏散出京,陳建軍遂隨父母來到河北省邢臺市。在邢臺市第三中學續讀初中高中。
陳建軍同志自小聰穎好學,學習成績優異。熱愛體育運動,多次獲得邢臺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跳遠冠軍。1972年她被選入邢臺市排球隊并擔任排球隊長及主力二傳,多次代表邢臺市參加全省和全國的排球比賽。
1973年隨著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浪潮,下鄉到邢臺市巨鹿縣后辛莊公社農村插隊,下鄉期間她不忘學習,尤其酷愛醫學讀物,滋生了從醫思緒。1977年回城,安排到邢臺市織襪廠當職工,當年恢復高考,她如愿考入河北醫學院第二醫院護士學校(現河北省醫科大學)學習。
1980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被分配到河北省二院心內科做護士。同年,軍隊落實政策,父母由邢臺調回北京。
1983年10月,組織上照顧其父母身邊無子女,陳建軍被調回京,入職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現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
由于對護理事業的熱愛,她深深的扎根于護理工作這片熱土。在心臟內科工作時她堅持跟隨查房,努力學習各項技能,成為科內骨干,得到科、院領導和同行的贊賞。1988年她調入本院兒科,擔任了兒科護士長的工作。她從打牢基礎護理到創新心理關懷,從帶好護理團隊到耐心與患兒家長溝通,她以數十年如一日的溫暖和細致,將兒科病房打造成充滿愛的港灣,悉心守護著每一個初臨人間的幼小生命。她積極開展臨床科研,在中華護理學雜志,中國臨床護理雜志等發表醫學論文十數篇。作為主編主審,編寫了《嬰幼兒護理操作指南》、《兒科專科護理》、《實用兒科護理及技術》等著作,為護理臨床規范化操作,護理隊伍培訓做出重要貢獻。她主編的《兒科護理學習題集》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指定為護理高級職稱考試用書。
90年代初,她以開拓進取的精神將“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率先引入國內并落地實施;90年代末,當綜合醫院面臨發展困境時,她沒有退縮,對外積極尋找合作機會,對內狠抓業務能力提升,與科室共渡難關,為科室保持全國學術影響力付出了至關重要的努力。
2001年她擔任了兒科總護士長,期間帶領兒科護理團隊,始終堅持提升護理服務和質量,強調護理學科建設,以臨床科研為抓手,督促大家學習英語、參與科研,濃濃的學術氣氛,讓護士們感受到專業的力量和職業的價值。她秉持“以專業服務臨床護理”的理念,作為護理學科帶頭人,不僅引領團隊成功助力科室,獲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重癥),更在其后的兒科學科建設和發展中奠定了堅實基礎。
SARS疫情肆虐期間,她通過嚴格的感控舉措,規范建立兒科疫情防控流程,通過科學的防護指導和心理支持,確保團隊護理工作有序開展,不僅保障了兒科患者及團隊的安全,更筑牢了科室感染防控的銅墻鐵壁,實現了科室零感染的卓越成果。
2011年,陳建軍擔任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她用心梳理全院護理工作脈絡,以標準化建設推動護理管理向科學化、精細化轉型,使護理質量得到扎實提升。同時,她將心血傾注于下一代護理人才的培養,搭建成長平臺,關注年輕護士的職業發展。如今,許多在她幫扶下成長起來的護士,已成為北大醫院護理隊伍的中堅力量與學術帶頭人。
陳建軍同志孜孜不倦對護理事業追求和嚴謹的學術態度使她自1995年起先后受聘于國家衛生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設計、基地建設、合格標準制定等方面承擔了重要的工作,為護士考試的組織實施和改革決策積極建言獻策。因其工作認真細致、專業技術能力強、教學和臨床護理經驗豐富、政策水平扎實,任期內圓滿履行了其專家委員會委員的職責。2006年以后,她被委任為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兒科護理組命、審題專家,連續十年參加命審題工作,對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發揮了長足的作用。
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聘請其為第一批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2013年到2023年,她連續擔任第26屆、27屆中華護理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她把目光投向全國,帶領中國兒科護理走向世界。她全力推動兒科專科護士的培養,開創性地啟動了新生兒和兒科專科護士的認證工作,搭建起了系統的兒科護理專業的培訓體系并親自組織全國的兒科護理專家們編寫了兩部重要的兒科培訓教材。她積極架起國際交流的橋梁,帶著中國的兒科護理同仁們走出國門,在亞太地區的兒科護理舞臺上發出了中國的聲音。
2015年,她當選為亞太兒科護士會主席,成為國內護理界在國際組織擔任主席的第一人,開創了歷史。
這些年,她的身影活躍在病房和各大講臺,通過制度創新讓護理工作更有力量,通過學術研究提升護理的專業價值。她播撒的希望火種,為全國無數兒科護士鋪就了成長之路,讓中國兒科護理在國際舞臺贏得了尊重和贊賞。
2018年,因健康原因,她不得不選擇退休,忍痛離開她多年的工作崗位。許多人把退休當作工作的終點,但陳建軍卻把它看作繼續奉獻的新起點。她在與疾病頑強斗爭的同時,心系祖國統一大業,牽頭創辦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護理分會并擔任會長,奔波于海峽兩岸護理界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八年來,分會團結港澳臺同道,舉辦了近120場學術活動,惠及8萬多護理人員。從最初90多人的小團體,發展壯大為近千人會員的專業大家庭,成為連接兩岸護理同仁、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
陳建軍主任護師一生追求進步,于200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忠于黨,熱愛黨的事業,擁護中央改革開放方針政策,講原則講奉獻,自覺同中央保持一致,繼承和發揚了革命家庭的紅色基因和傳統。一生堅守“精進、務實、傳承”的信念。
她為人善良、樸實、坦誠,為人正派,樂于助人,用其專業知識,呵護著成千上萬的兒童,把關心關愛送給每一位兒童、家長、同事和親朋好友。
她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廉潔自律,實事求是,淡泊名利,踏實肯干,為人行事,大氣凜然。
她鐘愛護理事業,堅持學習,完善自我,不斷進步,從一名中專生讀到碩士研究生,成為北京大學護理學院的碩士生導師;從一名普通的護士晉升到主任護師,成為我國優秀的護理學專家。從青春年華到白發漸生,她始終堅守護理一線,將滿腔熱愛化作半個多世紀的無悔付出,用行動詮釋了精護仁心的真諦。她以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溫暖的雙手,編織起守護生命的安全網。她就像一座堅實的橋梁——一頭連著畢生摯愛的護理事業,一頭通向充滿希望的未來。她為我國兒童護理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陳建軍同志患病之后,經歷了幾十次化療、放療,動了四次大的手術。她強忍化療放療的副作用,以超人的毅力,樂觀的態度,無畏無懼的斗爭精神,展示著生命頑強的自然能力,受到她的醫療團隊同事們的愛戴和尊重。生命不息,戰斗不止,在患病期間她仍然堅持工作,與同事們探討護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編寫講課資料,組織籌劃各類學術會議。她開設了北京圣童兒童健康網絡,無償開展兒童健康科普教育,線上為家長提供健康咨詢,受益數萬家庭。
陳建軍同志與護理職業一生緣,一生愛,一生追求,不言放棄,不求回報,為自己豎起了無言的豐碑,她用柔弱的肩膀擔起責任,她以坦誠的愛心與微笑,詮釋了一位白衣天使的使命和價值。
斯人已逝,音容長存,留給我們無限思念。
陳建軍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025年8月20日奠